【SEN.Center】一個專為SEN群體而設立的網上資源中心 及 義教平台,並會定期給 SEN 家長與特殊學校,提供簡單務實方便的 SEN 學童 及 青少年家居訓練教材套;內容分為三大類別:
「在家感統訓練」
在搜尋資料時,看到「 #障礙人士國際互助協會」 的網站記錄,內裡有香港的無障礙設施搜索,能夠幫助輪椅、失明及失聰人士出行。
已調查場地項目:36052已調查無障礙設施:149774http://www.pof.org.hk/about.php
Gale是一位亞氏保加症的畫師,原本她有嚴重的社交障礙,因為與別人溝通有困難,慢慢變成不想再溝通和表達。不過,在這一個暑期裡,她在我們機構裡找到能一展所長的空間,並且創作屬於自己的動畫。在短短十週的時間裡,各SEN年青人們走在一起,互相扶持,在接納及包容的環境下,成為伙伴及建立創作空間。
我邀請網友們,用數分鐘時間,了解她的心聲,與及她創作的故事「阿寶,一位讀寫障礙的少年」。
撰稿及配音:光仔 (2021年)動畫製作者:Gale 及 光仔 (2021年)
【歡迎分享】
母親節 ♥
憑歌寄意:祝願天下每一位媽咪,COVID-19 疫情之下,無論時日如何,一家人齊齊整整,開開心心,和和美美;代每位為人子女的,送一首我好喜歡的歌給您們 ♥
記得,留意歌詞啊 ^.^
我的驕傲作詞:黃偉文作曲:陳光榮
Pride in your eyes 為我改寫下半生眉目裡 找到我 失去的 自信心才明白 被愛的 能活得這樣勇敢榮幸眼神能替我 雲上旅行來點燈
See me fly…..I am proud to fly up high不因氣壓搖擺 只因有你擁戴 Believe me
「自閉症人士福利促進會」由一群熱心的自閉症兒童家長於1982年所創立,為一政府註冊社團。
深覺社會人士對自閉症有所誤解,而政府所提供之服務亦非常不足,故希望透過自發性之組織為自閉症人士謀求福利。除了家長外,亦有不少熱心人士主動參與為會員,協助推動會務。
宗旨:1. 引起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及關注2. 為自閉症人士謀求福利3. 加強及促進政府對自閉症兒童的教育4. 協助自閉症人士復康
聯絡資料:網址: https://www.swap.org.hk/電話:+852 2788 3326電郵:info@swap.org.hk會址:九龍石硤尾村第19座平台210至214室 (港鐵石硤尾站A出口,出後,向前行約1分鐘,上灰色無頂蓋天橋過馬路,不用落地面,在第19座平台出)辨工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 (上午9:00 至下午6:00)
研究小組簡介:在西方國家,估計大約有 5% 至 10% 的學童被發現有讀寫障礙。根據香港教育當局所發表的有關數字,被評估為有讀寫障礙的學生近年有顯著上升的趨勢,但與外國及本地研究所發表的數據相比數字仍屬徧低。若公眾人士對讀寫障礙欠缺認識,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往往會被誤會為懶惰或智力較低。這些學童若得不到適當的輔導,他們日後在學習、情緒及行為上可能會有嚴重的問題,不但不利於個人的發展而且對社會整體的人力資源也會有不良的影響。
香港特殊學習困難研究小組的工作,出版有關中文讀寫障礙的識別及評估工具、輔導資料、評估工具使用者的名冊和正在進行中的各項研究等等。此外,香港特殊學習困難研究小組為教育工作者、家長及公眾人士提供有關讀寫障礙的資訊,以促進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成立目的:香港特殊學習困難研究小組成立於1998年8月。有鑑於當時對中文讀寫障礙欠缺有系統的本地研究,研究小組於是致力發展一系列適合本港使用的識別及評估工具,並進行其他有關了解中文讀寫障礙的特徵和輔導方法等等的學術研究。
網頁:https://www.psychology.hku.hk/hksld
網站的主要部份:(該網站的設計為舊式網頁製作,若單獨進入其中一頁的內容,便只能顯示部份網頁架構,故此請各位家長使用上面網址進入主頁瀏覽)認識讀寫障礙中文分層支援教學模式研究小組出版網上版測驗 評估工具認可使用者
電話:3547-2219地址:新界上水龍琛路39號上水廣場22樓教育心理服務(新界東)組
研究小組的網站內,有相當多有用的資料可以給各位爸爸媽媽參考,我們抽其中一版 – 「認別讀寫障礙」(網頁: https://www.psychology.hku.hk/hksld/what_02_c.html)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功研發用於計算自閉症風險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ARIA)」技術,可透過拍攝「眼底相」識別兒童視網膜特徵,計算他們罹患自閉症的風險,技術辨識自閉症患者的靈敏度及識別能力分別達96%及91%。
目前團隊下一步研究方向將針對2至6歲自閉症兒童,領導有關研究的教授徐仲鍈表示,希望能與有相關資源的夥伴共同研究,日後能在社區推廣這項技術,進行自閉症篩查,成為一種有效的風險評估工具。
全文新聞,請瀏覽香港01網站:
中大醫學院研發新技術 為6歲以上兒童計算自閉症風險 識別率達九成
青少年是從孩童過渡到成年的時期,身體、心理、社會情感等面向皆有大幅度轉變,轉變過程如果不順利,容易因此產生負面情緒。因此,青春期也被稱為情緒風暴期。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15-17歲的青少年有6.8%罹患重度憂鬱症。青少年的情緒障礙有哪些?家長或師長要如何觀察青少年的情緒?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李博偉醫師跟大家解說。
歡迎訂閱成醫新知就知道!
成醫新聞:https://nckuhdopa.com/成醫FB:https://www.facebook.com/nckuh成醫掛號:https://service.hosp.ncku.edu.tw/Tandem/
影片出處:NCKUH成大醫院
近來,越來越多年輕人和小朋友,有精神或情緒健康的困擾。在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小朋友的情緒健康其實與他們父母管教模式很有關係。
今集會講解三種容易令子女有情緒困擾的管教方式。作為家長,要子女身心都能健康成長,要盡量避免以上的管教方式,不要因為子女的能力而否定他們,肯定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已是最大的支持。
影片來源:Radioicare友心情網上電台
【十一萬人唯一的願望】香港有十一萬罕病病友,每天都在無助地掙扎求存,政府卻遲遲未有政策回應。
罕盟對2020年度《施政報告》只有一個訴求,懇請特首 林鄭月娥 Carrie Lam 為罕見疾病藥物納入安全網的審批制度,訂下清晰明確指引。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http://rdhk.orghttps://facebook.com/RareDiseaseHK
影片來源:Rare Disease Hong Kong